花到白露的鱼种

作者: 来源: 日期:2019-08-29

鱼种出现“白露瘟”的原因

1、鱼种的生理特性

从夏季放夏花到白露的鱼种,经过约4个月的生长,其体长从75px增长到20~750px,增长6~10倍,体重从200mg增加到50~100g,增加100~200倍。从这可以看出,草鱼苗种属于生长快速的品种,但由于鱼类属于低等动物,快速的增长造成鱼体的各种免疫、消化系统跟不上身体的增长,造成鱼体存在抵抗能力低下的缺陷,给有害菌创造了可趁之机。合乐平台

2、白露的气候特点

白露前后,昼夜温差大、气温起伏不定、天阴多雨是主要特点。这样的特点对鱼塘来说是极为不利的。

(1)昼夜温差大:水体对流加剧,底层有害菌及低氧水体被带到水面,导致水环境发生剧烈变化;藻类生长受影响,繁殖性能下降,极容易倒藻,造成藻毒素毒害鱼体以及低溶氧状况;

(2)气温起伏不定:气温不稳定会导致鱼类经常性的应激,轻度应激造成生长性能下降,重者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,甚至引起死亡;

(3)天阴多雨:一是容易影响鱼类正常摄食,体质不容易;二是藻类容易死掉;三是正常的预防用药不能及时进行。同时,18~28℃的气温正适宜寄生虫、有害菌生长、繁殖。

白露前后的天气对鱼塘是极为不利的,而这些都是无法人为改变的,只有在平时就做好其他方面的预防工作。

3、渔农的养殖观念

(1)一直以来,渔农养殖草鱼鱼种就是一个矛盾:喂得少,长势慢,产量低;喂得多,长得快,死亡高。大量的投食,促进了鱼类的快速生长,其一是本来就低下的免疫系统跟不上生长的速度;其二大量的饲料造成肝胆负担加重,进一步恶化其抵抗能力。

(2)防病不科学,要么大剂量乱用药,要么侥幸不用药,延误了最好的防御措施。只有改变这些观念,鱼种的肝胆问题、用药盲目的问题才能解决。

4、养殖环境的影响

(1)由于工业、农业以及生活用水的各种污染,养殖所用外源水质严重恶化,氨氮、亚盐超标;有机磷、重金属农药残留。据测定,重工业区域雨水中的氨氮、亚盐比农业区域高3~5倍,这种水源条件下,鱼种能够生存下来本来就是不容易的事情了。

(2)池塘管理不科学,大量投用化学氮肥、不注重池塘底部环境改良。特别是池塘底部环境,这是鱼病发生的温床。有些塘口一养就是几年,甚至10几年,从不清淤,养殖过程中也不进行改底,大量有害菌繁殖,大量虫卵滋生,大量有害物质累积,这种环境下,鱼种根本不可能健康生长。

综上所述,导致白露前后鱼种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有:鱼种免疫力低、抗逆能力差;长期投喂不当,内脏器官受损;病原微生物侵染;水体不稳定,养殖环境恶化。合乐平台 www.nbzp.cc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
上一篇:
下一篇:
热门资讯